全省前十占三席!
浙大邵逸夫醫院三家分院“國考”創佳績
文章來源:邵逸夫醫院 黨政辦 2022年3月8日
日前,浙江省衛健委公布全國首次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結果浙江成績單。在浙江省成績排名前十的二級公立醫院當中,浙大邵逸夫醫院有三家對口幫扶分院榮登榜單:江山分院排名全省第二,武義分院名列全省第四,德清分院位居全省第七。
據悉,根據二級公立醫院功能定位,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于2019年11月在全國啟動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從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和患者滿意度4個維度28項指標對2019年度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的情況進行首次監測分析。全國共3074家二級公立醫院(含908家中醫類二級公立醫院)參加第一年度(2019年度)績效考核工作。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浙大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欣聞喜訊后對三家分院表示祝賀。他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衛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強調“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市縣延伸,提升基層防病治病能力,使群眾就近得到更高醫療服務?!比铱h級分院交出的成績單為優質醫療資源向市縣延伸提供了樣板,也恰恰證明邵醫特色幫扶基層發展路徑是可行、可復制、可持續的。
一直以來,秉持“公益性”初衷,浙大邵逸夫醫院積極落實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省委省政府“雙下沉、兩提升”“山海提升工程”有關部署,先后與省內外38家醫院形成深度合作,營造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機制,通過全面托管幫扶、帶資金下沉項目、建立專家工作站、實施潛力醫師“一對一導師制”、共建“全科醫生教共體”等方式,將先進的管理模式、醫療技術和服務理念毫無保留地帶到幫扶醫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科研、新技術引進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指導,為縣域醫療帶來可持續的、系統的改進、提升和轉變。
2016年至今,浙大邵逸夫醫院共970人次長期駐扎在幫扶醫院進行指導,1157名對接醫院管理干部、業務骨干到總院進修輪訓,陸續在各分院建立46個專家工作站。
江山分院:加快邁向“三乙”,爭創三省邊界醫療高地
2013年起,浙大邵逸夫醫院多個學科專家開始長駐江山市人民醫院進行幫扶,2014年簽約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江山分院。
自幫扶以來,一批批專家接力派駐,蔡秀軍微創外科、潘宏銘腫瘤內科、俞云松感染科、張松英婦產科等11個專家工作站陸續設立;醫療中心、醫療項目先后落地,建立浙大邵逸夫醫院微創分中心、重癥胰腺炎診治中心江山分中心、疼痛分中心、沃森腫瘤多學科平臺、腫瘤GPS項目、VTE規范化防治等項目,確立微創、甲乳、不孕不育、介入等特色???,大力發展微創手術、無痛內鏡檢查等診療手段,發揮磁共振、血管內超聲儀等高端儀器設備作用,持續提高臨床醫療綜合救治能力。江山分院醫療服務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連續兩年在全省“雙下沉”考核中獲得優秀,成為基層醫院的優秀范本。
2021年,江山市人民醫院三四級手術占比在全省二甲醫院中排名第五,RW≥2病例數全省第四,共有8個??七_到三甲技術水平要求,8個??七_到三乙技術水平要求,其中呼吸內科、骨科為浙江省縣級醫學龍頭學科。
江山分院在管理能力方面也有巨大提升。一是成立了管理委員會,建立磋商機制。浙大邵逸夫醫院主要領導每年進行合作調研及專題會議至少2次,合作辦醫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專門研究、分析和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邵逸夫醫院在江山市人民醫院開展同質化管理及培訓項目,下派專家初期導入持續質量改進(PDCA)培訓項目,成立醫院管理專家工作站,全力推進分時段預約、自助結算、刷臉就醫、云影像等智慧醫療措施。
江山市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其醫療水平不僅關系當地老百姓的福祉,也蘊含著輻射周邊、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江山市人民醫院正在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決心抓好“三乙”創建工作,并按照當地政府規劃和部署,依托江山市人民醫院建立三省邊界醫療高地,助力共同富裕。
武義分院:全省首個帶資金下沉 打造浙中微創醫學中心
2013年,浙大邵逸夫醫院與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達成緊密型合作辦醫關系,2018年實施全面托管成立武義院區。期間,邵逸夫醫院在2016年2月下沉自有資金8000萬資金在武義分院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中微創醫學中心”,成為全省首個帶資金下沉的實踐探索。
浙中微創中心依托邵逸夫醫院微創優勢,下設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婦科、心血管介入、消化病內鏡、呼吸病內鏡等7個分中心,積極開展各類與微創相關的新技術新項目,如心腦血管的介入治療、外周血管疾病的微創治療、甲狀腺乳腺腫瘤的微創治療等,旨在逐步將該中心建設成為輻射浙中地區的示范性區域微創醫學中心,造福武義及周邊金華、義烏、東陽、永康等地數百萬的百姓。目前,中心已熟練開展腹腔鏡、胸腔鏡、關節鏡等九大類微創手術,并相繼開展了椎板間入路椎間孔鏡下腰椎髓核摘除術、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等高難度微創手術。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建立了潛力醫(技、藥)師培養體系,遴選醫療、醫技業務骨干,與浙大邵逸夫醫院總院知名專家建立一對一導師培養關系,并制定系統的培養方案進行重點培養。另一方面,仿照邵逸夫醫院總院推行Attending醫療組長制,激發醫師主動性,推動學科發展。
此外,浙大邵逸夫醫院在省內創新提出“醫聯體+醫共體”兩體共融發展的武義樣板,2020年雙體共享、三級聯動“武義互聯網+醫聯/醫共云平臺建設”,榮獲浙江省“互聯網+深化醫改”優秀案例獎。
自浙大邵逸夫醫院幫扶以來,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的醫院管理能力、醫療技術能力及業務收入水平明顯提升,多個臨床科室指標達到三級乙等醫院水平。其中,泌尿外科創成浙江省縣級醫學龍頭學科,骨科為金華市重點扶持發展醫學學科,14個專家工作站落戶武義,武義院區順利完成整體搬遷,“雙下沉、兩提升”工作在歷年的省考核評價中均獲優良等次,有力帶動了武義縣醫療衛生事業整體發展。
德清分院:全國首個“教共體” 構建“健康中國示范縣”
浙大邵逸夫醫院與德清縣人民醫院在2015年建立指導醫院關系,2017年正式掛牌浙大邵逸夫醫院德清院區,簽約共建“健康中國示范縣”。近年來,邵逸夫醫院與德清縣人民政府在健康政策融入、健康服務提升、健康素養促進、健康城市引領、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等五大領域進行全面深度合作。
浙大邵逸夫醫院選派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專家駐點幫扶;普外科、內分泌等15個??贫ㄆ谂汕矊<蚁鲁灵_展坐診、查房、手術等;建立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系統。德清群眾可在家門口享受省級醫院優質醫療服務。
2020年,邵逸夫醫院在德清縣創新打造醫共體下基層全科醫生級聯培養模式,建立全國首個縣鄉一體化全科教學平臺(教共體),具有里程碑意義,對德清縣基層醫療水平的發展、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實、醫療改革深化影響深遠,有望作為“教學樣板”推廣全國。
德清縣人民醫院借鑒“邵醫模式”,完善醫院管理制度,修訂醫院章程,健全權力運行規則,成立26個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以此構建科學、高效、規范的醫院內部管理機制,確保醫院科學高效運行。
在浙大邵逸夫醫院的下沉幫扶下,2021年,德清縣人民醫院15個重點學科中,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急診醫學科、內分泌科、泌尿外科、重癥醫學科、肛腸科共8個達到三甲綜合醫院臨床??萍夹g標準,腎內科、普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共5個達到三乙綜合醫院臨床??萍夹g標準。臨床??扑揭堰_到三級乙等醫院評審要求。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為浙江省縣級醫學龍頭學科,急診科為市級醫學重點學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高血壓達標中心通過國家資格認定。
體現醫院綜合能力的CMI值,疑難病例RW≥2病例數占比,三、四級手術占比,手術總量,重點監控病種(術式)等指標均躋身全省同類醫院前列。被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健康報社評選為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
“成績是肯定,更是激勵。我們要深入分析總結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并將其作為兄弟醫院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改進運營效率,提升醫療服務,惠及廣大百姓?!辈绦丬娫洪L表示,全面提升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輻射能力,加快推動“山海提升”工程,是浙大邵逸夫醫院在“十四五”時期的重要目標任務之一,醫院將繼續傾情傾力打造一批縣域醫共體龍頭醫院,進一步縮小在急危重癥、??漆t療服務、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與省市醫療機構的差距,達到幫一家、帶一片,推動基層實現從“縣級強”到“縣域強”的轉變,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富裕的行業示范。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