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四明行,浙東革命精神尋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余姚梁弄鎮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橫坎頭村黨組織在發展紅色旅游、利用綠色資源、壯大特色農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勉勵他們傳承好紅色基因,再接再厲、苦干實干,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
古人以山川為名,取“句余山”之“余”字,“姚水”之“姚”字,合稱“余姚”。這一山一水,孕育了一個“文獻名邦”。余姚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以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與紅色文化三大文化聞名于世。以余姚梁弄為中心的四明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也是解放戰爭時期江南七大游擊區之一。這里曾有無數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留下了幾十處紅色革命遺跡。梁弄位于長三角南翼,地處浙東四明山麓,四面環山,四明湖鑲嵌其中。由此,梁弄享有“浙東小延安”的美譽。
為了學習傳承余姚梁弄的紅色故事和文化經典,努力把紅色記憶傳下去、使紅色文化活起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學生黨總支定在3月10日前往余姚梁弄浙東革命根據地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革命先烈們艱苦樸素的作風,不畏強敵的頑強精神。
重溫入黨誓詞 緬懷革命先烈
早上八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學生黨員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從杭州出發前往山路蜿蜒的四明山。幾十年前,革命先烈曾以四明山為中心,建立了浙東抗日根據地。
為了紀念抗戰以來的革命烈士,弘揚革命先烈艱苦奮斗、前赴后繼的精神,余姚市人民政府在梁弄鎮西側的獅子山上,建立了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遠遠的,我們便在入口處看見了一副對聯:革命先輩魂歸四明日月同光,紅色大旗風靡浙東眾人共仰。青年黨員們共同瞻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向革命英雄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面對黨旗莊嚴宣誓,堅決擁護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在生活工作中嚴于律己,在學習、工作、生活上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春風拂柳,碧草如茵,百花爭艷,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香,美好的春天因為和平的年代而顯得愈發美麗,我們不能忘懷這美好真正是先輩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
懷著敬仰與與感激之情,支部一行接著來到了中共浙東區黨委舊址和譚啟龍同志故居。白墻黑瓦,紅廊飛檐,以及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保存完善。又笨又長的土槍,縫補過的棉被、褪色的軍裝、寫著“槍械使用方法”的黑板、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雕塑……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陳列的一件件物品,仿佛把我們帶到了烽火連天的抗戰期間,仿佛我們正與革命先烈們共同舍身戰斗,保衛家園!
這段紅色歷史,不僅牢記在紀念陳列館里,在當地人心中同樣沒有褪色。如今的梁弄,到處可見閃閃的紅星,紅色旅游黃金線發展紅火,已成為全國重點建設的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還是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委黨校四明山分校、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
這次參觀活動重溫了崢嶸的歷史,看到了眾多的歷史資料,也聽導游講解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我們深切地感到共產黨的偉大,如果沒有一代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沒有今天的改革開放。更懂得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將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努力鉆研科學文化知識,精益求精,救死扶傷,為做一名優秀的臨床醫生而堅持不懈的努力!
投稿: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學生黨總支
排版:張馨月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